一、守底色,坚持“经纬党建”引领
以朱德、吴玉章、恽代英等先辈先烈的红色革命精神,以“经天纬地、家国天下”的泸职精神,践行“经纬党建”品牌,启发政治觉悟、引领思政教育,深化建设“启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把“党史+地方史+校史”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全校省级三全育人“6531”特色品牌建设实践。
二、亮红色,深耕“启明思政”内涵


启明讲堂

经纬讲坛
紧紧围绕“启明思政”教育中心,以“红色学府”校史馆、图书馆、省级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经纬家教家风馆、全省地市州首家青年志愿者学院、全国青少年集邮基地(恽代英主题邮局)等五个场馆为阵地,以校训广场、品思广场、经纬广场、玉阶广场、启明广场等五大广场为平台,以“经纬讲坛”“启明讲堂”两个讲堂为窗口,以思政课教师、班导师、辅导员、社团指导教师四支队伍为依托,以“经典品读”“红色足迹”“校园法庭”“乡村振兴”四个实践品牌为抓手,形成了“155424”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格局。
三、固本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按照“1+1+1”模式,以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青年教师为核心,逐渐形成了年龄、学历及学缘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学科研团队荣获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调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比赛团队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比赛特等奖,加入外语课程思政团队以四川省高职组第一名成绩晋级国赛并获得特等奖。
四、淬成色,打造思政示范金课

沉浸式思政课
学院积极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形成一批思政金课资源。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模拟政协协会、睿辩法律协会等四个学生社团,参与编排红色话剧《赤水河上的密电码》,获泸州市“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展演评比一等奖。举办师生同台的“启明思政”沉浸式思政课成果展示活动,红色情景剧本沙盘体验活动等。制作“恽代英的革命家风”“朱德的人生真谛”等典型案例。已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课程的省级示范课程。
五、增亮色,培育思政精品项目
学院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专业群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思政课堂教学和思政德育工作;红色基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和文体素质竞赛、社会实习、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红色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编撰和出版《春华秋实一百载》《经纬之声》等校本思政读物5本,厚植学生爱党爱国及爱校荣校情怀。《基于百年红色校史传承的学前教育专业群“1336”课程育人实践探索》和《“六方协同·六共聚力·六维对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入选第四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六、彰特色,开拓对外合作渠道


与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开展结对共建行动


行走的党课


实践活动
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带你感悟延安精神》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与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开展结对共建行动。与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泸州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课。与泸州市教育体育局、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泸州高中等共同组建泸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指导委员会。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共同实施长征精神进思政课、四渡赤水精神进党团课、红色故事进社团“三进”工程。与古蔺县皇华中心小学校共建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研究基地。向古蔺县田坝村选派思政课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启明思政”教育中心年均接待参观3万人次,行走的思政课受到《光明日报》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