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为舵,以“数艺融合”为帆,坚守“崇德 博学 尚俭 笃行”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务实求真,深耕内涵建设,踔厉奋发,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党建铸魂强根基,品牌凝心树标杆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方向管大局,构建“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党建工作体系,打造“非遗·匠心·铸魂”特色党建品牌,建有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获批“课程思政标杆院系”。五年来,学院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二、教改深化筑基业,数艺融汇铸特色
学院紧扣数字技术赋能艺术创新的趋势,将AI生成、VR/AR技术深度融入创意设计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建成以“数字艺术”“非遗传承创新”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8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校级资源库4个,省级课程思政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建设课程等3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5门,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先后完成省级、校级优质校高水平专业、特色专业、现代学徒制专业等教改项目30余项。

2024年《非遗油纸伞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三、双核聚力凝方向,多维协同筑生态
专业群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以来,聚焦“数字创意+非遗传承”双核驱动,以数字创意产业为核心对接领域,依托泸州地域产业特色,差异化服务食品轻纺(白酒)产业的品牌升级与文化创新需求。新增书画艺术专业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体系服务创新链的新格局,为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艺术设计专业群聚焦“数字创意+非遗传承”双核驱动促教学
四、赛教融合育匠才,双创融通见成效
构建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围绕地方非遗数字化、文旅IP开发等主题,年均孵化学生团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中银杯”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大赛获一、二等奖10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中多次获得金奖,有效凸显“技术筑基、文化塑魂”的培养成效。

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金奖《行走非遗——云展厅+技艺传承工坊先行者》


四川省中银杯、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次获一等奖
五、数字非遗焕新彩,多元平台促转化
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成立“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团队”,形成跨学科中青年科研矩阵,近五年累计完成省市级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获国家外观专利16项,引进横向科研经费60余万元。

2022年获批四川省社科“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

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团队
六、产教协同强链条,文化赋能兴产业
学院立足“文化+科技”跨界优势,为政府、企业定制城市文化IP、数字文旅地图,开发非遗分水油纸伞、川剧泸州河等特色文创,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传统工艺走进高校,开展“行走非遗”志愿服务100余场,推动非遗活化传播,惠及师生近万人,以科技赋能公益,践行“创意服务社会”使命。


产教融合赋能,助力文化振兴,常态化开展非遗志愿服务
回首过往,皆为序章;聚力前行,征程再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数字创意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学校新发展、新跨越,数创人正以更昂扬的姿态,续写数字时代的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