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旗引领聚合力,提质升级绘新篇
作者: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日期: 2025-04-21 文章来源: 阅读数: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执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秉持“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牢牢把准学院功能定位,积极推进专业优化调整,以扎实业绩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党建引领,打造品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实践赋能、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针,依托产业学院和一站两室推动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打造“数智赋能·四融共创”党支部工作法,创建“数智赋能,e心育人”党建品牌、“数智赋能,德信e体”团建品牌,构建了完善的立德树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品德好、懂感恩、有特长、会生活”的泸职英才。近年来,学生在双创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获评“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超130人次,白宇晨、钟宏雄、孙菁、梅杰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钟宏雄同学获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人民网二等奖学金,付登焱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何连有同学获“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遂宁好青年”等称号。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四川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泸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学院专业群教师团队获评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

中共泸州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泸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泸州市三八红旗集体

二、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突破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成果丰硕,获批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教学研究持续深化,主持省级教研项目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学院承办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员S等国家级赛项7项,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省级赛项15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双创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毕业生专升本率显著提升,2024年达到29%。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二等奖

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Web技术金牌

三、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1年建立杨兴民院士工作站,2021年获批泸州市科技局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泸州市重点实验室,2022年获批泸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布重点实验室课题20余项,立项市科技局课题11项,市社科联课题18项,省教育厅中心课题11项,各级市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高职研究中心课题57项。发表论文206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0余篇,授权5个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1个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61项。

杨新民院士工作站

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四、外引内培,示范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柔性与刚性相结合、全职与兼职相结合,吸纳学术精深的高层次人才、优秀博士加入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兴民,引进优秀博士2人。学院专任教师达到56人,高级职称占45%。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推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党建引领、选树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打造业务精湛的“四有”好老师队伍。获评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四川省第四批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培养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获评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技术能手和岗位能手4人。

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

四川省第四批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

四川省优秀教师

未来五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实施专业转型升级行动,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强院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科技创新计划,有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铸魂育人,突出育人实效,不断推动学院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建高升本”创建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