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要
自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资格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学校党委与学院党总支引领下,锚定学校“双高”及本科办学目标,以“七个有力”为着力点,秉持“聚焦对标精筑党建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蓬勃发展”思路,打造“数智赋能,e 心育人”党建品牌。在党建引领下,支部从多方面发力。政治建设上,挖掘红色文化,打造“五位一体”育人路径;队伍建设中,优化人才选拔,全方位培养教师;纪律建设时,强化党内监督,融合思政与专业教育。教学科研上,推动跨界融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课程体系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各类课程与平台。通过党建业务融合与组织建设,提升支部凝聚力与学院影响力。最终,支部培养出高素质党员队伍,荣获多项荣誉;业务上培育技术能手,产出众多科研成果;育人方面,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奖众多,个人荣誉丰硕,为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二、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浪潮中,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紧抓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数智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用党建引领凝聚师生力量、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争创国家“双高” 院校以及迈向本科层次办学的目标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成为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培育单位,开启了党建引领学院发展的新征程。
三、理念与问题解决思路

图1 党支部支部工作法
(一)理念
党支部秉持“聚焦对标精筑党建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蓬勃发展”的理念,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学院发展的各个环节。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问题解决思路
以“七个有力” 为着力点:对标支部建设 “七个有力” 标准,即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结合学院数智专业特色,匠心打造“数智赋能,e 心育人”党建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促进党建提升,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
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途径。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项目攻坚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学院建设与发展。
四、实施办法和过程
(一)高擎引领旗帜,于同心共向间铸魂夯基
1.筑牢政治根基,砥砺理想信念
党支部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核心地位,深度挖掘学校百年红色文化底蕴,以红色精神为滋养,积极构建师生爱国奋斗共同体。通过精心打造“五位一体”红色文化育人路径,让红色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师生生活。党课上,红色故事与理论知识深度交融,点燃师生信仰之火;课堂中,将红色元素巧妙融入专业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活动里,以红色主题为核心,开展各类竞赛、志愿服务,激发爱国热情;寝室中,打造红色文化角,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社团内,组织红色文艺创作、党史研究等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年群体中代代相传,不断坚定师生理想信念,筑牢政治信仰根基。
2.优化队伍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党支部着力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以开放的姿态引进博士教授团队,充分激发个人创造力与团队协作活力。在班子队伍建设上,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与管理能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科研创新队伍建设中,提供充足的资源与平台,鼓励教师开展前沿研究,勇攀科研高峰;教学创新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骨干教师培养上,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支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雏雁计划”则专注于青年教师成长,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助力快速成长。通过全方位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组织文化氛围,为学院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3.严守纪律底线,铸就廉洁师魂
党支部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监督的“显微镜”与“探照灯”作用,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把廉洁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教师坚守职业道德。通过开展廉政培训、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教师廉洁自律意识,让清正廉洁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与积极的思想引领下,铸就了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深耕改革沃土,于常抓恒新中提质培优
1.革新教学科研范式,促进跨界协同发展
积极探索教学科研模式的深度变革,大力推动产学研训创用的跨界融合,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生态。在课程建设方面,精心实施课程整合策略,巧妙融合多学科知识,构建起更加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建设一批面向岗位需求的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犹如一个个实战练兵场,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技能,充分彰显专业特色。
搭建先进的技术技能平台,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全方位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与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携手,联合开发《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导论》等国际化课程标准和在线课程,将优质教育资源推向国际舞台。作为副组长单位,深度参与制定金砖国家“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国际团体标准,在国际教育领域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建设期间,教师团队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成功立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00余万元,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800余万元,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推进智慧课程体系变革,加速专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深化智慧课程体系改革,以数字化为驱动,全面推动专业的数字化改造。积极推广数字化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先进教学手段,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主动投身数字化学习和创新实践,通过开展各类数字化实践项目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建立健全数字化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从教学过程到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确保数字化改造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紧密跟踪市场需求,精心打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的智慧课程。
目前,已建成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教材14本,以生动、交互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课程16门,让优质课程惠及更多学子。校企共建腾学汇云平台、蓝桥云课、华为ICT学院校企桥云等数字化平台,为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专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高度。
(三)勇挑担当重担,于真抓实干中践悟初心
1.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数智赋能,e心育人”党建品牌建设,将党建工作与数智专业特色紧密结合,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培育具有高尚品德与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以“一网一微一云”数字化党建平台为有力载体,打破党建工作的时空限制。通过这一平台,广泛开展思想铸魂育人活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鼓励师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支部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
2.以组织建设为统领,助力学院全方位发展
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在组织管理方面,注重协同合作,精心打造“匠心”攻坚团队。成立项目攻坚临时党小组,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中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党员的牵头带领下,教师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屡创佳绩,为学院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建立“党建带团建促班建”的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带动团建工作蓬勃开展,进而促进班级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育人体系。设立党员班级导师岗,选派优秀党员教师担任班级导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党员班级导师们以身作则,成为培英育才的引路人,形成师生联动、携手共进的良好育人氛围,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汇聚发展合力,于聚智汇力中砥砺远航
1.党建引领,突破发展新高度
深度挖掘学校红色文化底蕴,探寻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其融入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专题学习、实地研学、红色主题活动等形式,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平,精心打造出一支忠诚可靠、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员队伍。
在党建工作的积极推进下,取得了一系列荣誉成果。2021年,教工党支部凭借突出的表现,荣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团总支也因在青年工作中的优异成绩,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2022年,更是斩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称号,同时荣获市级“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24年,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2024年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激励继续奋进的强大动力。
2.深耕业务,开创事业新局面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从顶层设计出发,为业务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强化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执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成功培育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四川省技术能手”2人;课程建设上,建成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成果显著,荣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科研领域也收获颇丰,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含SCI论文13篇、EI论文5篇、会议及中文核心论文22篇;拥有国家级软件著作权1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4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超400人次;在社会服务方面,开展培训超10000人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3.育人赋能,培育时代新英才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综合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精心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和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注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成果上,成绩亮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92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1枚、三等奖1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个人荣誉方面,成功培育出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1人;12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68名学生获评“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学院获得国家、省级及校级荣誉称号的学生比例超过60%,充分彰显了育人体系的卓越成效。
五、思考与展望
在党建引领的征程中,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工党支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成功打造出支部统筹引领、党员团结发力、党建全面覆盖的卓越工作格局。
支部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精准把握党建工作方向,将党的先进理论与学院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贴合学院发展需求的党建规划与策略。党员们积极响应支部号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党建工作全面覆盖学院的每一个角落,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从师生日常到校园文化建设,处处彰显着党建引领的力量。
这一特色鲜明的党建模式成效显著,不仅在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更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支部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树立起基层党建工作的崭新标杆,成为众多基层党组织学习的典范。其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营造出充满生命力与创新精神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气象,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引领着基层党建工作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