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教工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党支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围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中心工作,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搞好课程建设等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不断提升,为学校双高建设贡献力量,2023年党支部建设成为校级样板党支部。
一、背景与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多次主持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是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证。
党支部作为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打牢基础、建强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根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就是基础”。教工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桥梁纽带。这就要求教工党支部要以党建引领,教师党员立足教师岗位,以教学为根本,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将“教学夯基务本”作为目标,强化组织力,推动教工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为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根基。
二、理念与问题解决思路
智能建造学院教工党支部共14名党员,以一线专业教师为主,多为教学骨干教师,是联系学院和学生的纽带,是单位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桥梁。我校作为教学单位,教学是根本,育人是目的,故要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抓住教学这一根本,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搞好课程建设等夯实基础,即为要“夯基务本”。
教工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教师党员立足教师岗位,以教学为根本,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将“教学夯基固本”作为目标。支部党员党建联系实际工作,以教学常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进行工作的落实开展,达到“教学夯基务本”的实效。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锻造一支高质量的党员教师队伍,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中心工作,“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为学校建设奋勇发力。
三、实施方法与实施过程
(一)教学夯基务本
1.引领常规教学
教学中要求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起引领示范作用。本年度,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约占学院总课时的2/3,无教学事故,学生评价均为优秀,本支部教师陈浩杰评为优秀教师。本支部有一名学校专职督导员和二名学院兼职督导员,为学院教学进行督导工作,保障了学院日常教学督导与教学巡查。本支部老教师有4名作为青年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的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站好讲台上好课,落实了教学的传帮带工作。教工党支部党员成为教学常规的引领者、示范者和指导者。
2.主导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中要求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建言献策,主动作为。本教工党支部党员有学院领导3名、教研室主任3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名,主动主持开展专业建设,大力开展专业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对标双高计划指标,智能建造学院形成了以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为辅助支撑专业,对接产业链,专业群主动面向服务现代智能建造的转型升级需求。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建设,带动整个专业群稳步发展。大力发挥工程造价专业国家级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作用,与四川鸿韵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深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测量专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了智能建造专业群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工党支部党员成为专业建设的主持人和指导者。
3.主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中要求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主动担任任务,发挥引领作用。智能建造学院加强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本教工党支部党员积极主动主持和参与课程建设。由支部党员胡丹萍同志主持、蒋华国同志参与的《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申报省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由支部党员陈浩杰同志主持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持续完善建设;由支部党员胡丹萍同志主持的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课程建设有序推进;由支部党员郑忠标同志主持、陈科同志参与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园林景观设计》,由支部党员张辉同志主持、王涛、解慧同志参与的《测量学》、由支部党员胡丹萍同志参与的《BIM建模》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为申报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做准备;由支部党员胡丹萍、张辉等同志主持的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序开展。
4.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提质增效
2023年本支部党员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3年03月,胡丹萍(支部党员)、刘云兵、李莉(支部党员)、段会静教学团队与唐燕、王涛(支部委员)、张辉(支部党员)、蒋华国(支部书记)教学团队获得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07月,两个团队均获得了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1月,喻苗、陈科(均为支部党员)教学团队获得校级微课比赛“一等奖”。2023年本支部党员教师参加比赛人数占智能建造学院教师参加比赛总人数的70%以上,并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支部“三教”改革深入推进,我支部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二)“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
1.以党建为引领,促立德育人
支部党员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构建“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支部党员教师将思想引领与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专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有机结合,着力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五大”育人体系,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2023年本支部党员教师积极主动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在2023年学生技能竞赛所有项目中均有本支部党员教师参加指导,参与度达到100%,发挥了“样板支部”引领与示范作用。本支部教师指导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情况见表。



2.以党建为引领,促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建工作在科技创新价值链中发挥方向引领、精神塑造、服务保障等作用。教工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不断聚焦主攻方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绩。
2023年,教工党支部党员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立项和结项共18项,发表论文24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完成了泸州市智能建造与低碳建筑重点实验室建设,其中6名核心成员中有4名(郑忠标、胡丹萍、解慧、蒋华国)为我支部党员,为打造科教研协同发展新高地出力,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智能建造与低碳技术学术会议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技艺技能传承创新研讨会,在省内建筑行业和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2023年教工党支部党员主持与参与的纵向科研课题情况如下表。

3.以榜样为力量,依托专业促地方发展
支部党员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切实担起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工学结合,依托专业促地方发展,2023年教工党支部党员主持与参与的横向科研课题情况如下表。

工程造价专业携手学校鸿韵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协助公司计算学校东华校区7号楼宿舍项目预算及跟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服务学校校园美化绿化,参与学校校园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服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对学生宿舍楼项目进行竣工图核对工作。经过持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我院专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更加显现,彰显职教特色。

四、经验与创新
1.坚持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方面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思想建设为基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党员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坚持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以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规范开展教师党员党内学习教育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加强教师党员党性修养,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通过观看了《榜样》系列先进典型人物视频,开展“以先进人物为榜样,立德树人,书写奋进支部新篇章”主题党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支部开展“学党史 知党情 做合格党员”、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党支部采用线上线下学习交流的形式,确保支部组织生活不掉线、党员理论学习不断档。
3.坚持教学夯基务本,锻造一支高质量的党员教师队伍,“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我校作为教学单位,教学是根本,育人是目的,故要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抓住教学这一根本,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搞好课程建设等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锻造一支高质量的党员教师队伍,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中心工作,“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为学校建设奋勇发力。
五、思考与展望
今后,教工党支部将坚持政治引领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把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党支部建设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紧扣“四个合格”,不断提升党员模范带头的能力,紧扣“七个有力”,坚决筑牢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党支部将继续引领支部党员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努力在“育人-科技-社会服务”协同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