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教专家资格。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学校增挂泸州技师学院牌子。
一、悠久历史
学校前身是川南经纬学堂,成立于1901年,是川南第一所“新学”。清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为首任监督(校长),取“为上下古今之学,为大通世界之学”之义,以“经纬立世,新学救国”为办学宗旨,奠定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新精神。
1902年,学校改称“川南师范学堂”。
1919年,“五四运用”爆发,川南师范师生积极响应运动,爱国热情高涨。朱德与恽代英先后担任校长,传播革命火种、培育革命力量。在恽代英的影响和组织下,建立了四川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新思想、新观念使学校气象万千、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萧楚女、刘愿庵、李求实、余泽鸿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革命志士。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泸州师范学校、泸州教育学院(泸州大学)、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以“社会需要”为职责使命,应济时需,为西南地区教育战线、工厂、电站等输送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求索图强,服务社会。2002年,三校合并组建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新世纪以来,学校抢抓国家职教发展战略机遇,汇三校、迎评估、创示范、争优质、建双高,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培育了吴玉章、谢持、曹笃、黄复生、胡兰畦、金丽秋、曾德林、黎英海等优秀人才,为国家民族的振兴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荣誉
学校入选国家第二期“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获评四川省“双高”院校B档、本科层次职教人才培养试点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集训基地、国家首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单位、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学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中国酒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四川省创业孵化基地、四川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四川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四川省首批优质兵员预征预储试点单位、四川省技师学院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首届美丽校园、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四川省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四川省文艺评论实践基地、四川省优秀众创空间、四川省优秀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川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四川省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酒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三、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于激流澎湃的长江之滨、沱江之畔,占地1504亩。拥有纸质图书1147998册,数字资源量4872841册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工程造价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川南最大的诺博幼儿园、五星级首旅泸州建国饭店、四星级洲际龙涧假日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天猫超市等优越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室内体育馆、恒温游泳馆,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宿舍、食堂,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保障。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时代名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3人,“天府峨眉计划”、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技术能手等11人,省级“四有好老师”、“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名师”等4人,常驻外籍教师2人。深化与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团队合作,聘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国平等兼职教师439人。省级“最美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职业学校名匠平台2个。
五、专业建设
学校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四川省、泸州市食品轻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围绕世界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国家西南含能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和低空经济、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高标准打造酿酒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服务泸州美酒美食双地标,打造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群。服务“一老一小”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群,支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能建造技术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需要,建设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按照“1个专业+1家头部企业+1所科研院所(本科院校)”的建设思路,推进专业群核心技能创新与应用场景打造,加快专业数字化升级。智慧酿造与质量管理、智慧零售、短视频制作与运营、民宿康养与数字化运营等8个微专业入选教育部“双千”计划首批入库名单并成功备案,实施“微认证”,快速响应产业变革最新要求。学校与中国兵器、中国电科、海天精工、华为、川南火工、泸州老窖、郎酒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为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强劲动力。
六、产教融合
学校依托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引入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标准和管理团队,高标准建成龙涧酒博园、泸州建国饭店、泸州龙涧假日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经纬诺博幼儿园等21个实体化运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华为、中国兵器、泸州老窖、川南火工等行业龙头,共建国防产业学院、川南火工先进制造产业学院等20余个产教融合平台,以平台链接产业,打造兼具自我造血和育人功能的校企共同体,实现学校办学全面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
学校开创了“共生性产教融合”模式,牵头组建“跨区域、覆盖全产业链”的中国酒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跨行政区、面向经济区”的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产教联合体,“政校行企研园”六方协同探索创新治理机制、育训模式、服务方式,努力推动形成学校办学与地方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形态。建设实体化运作的中国白酒生态智能酿造产教融合示范园,在园内建设全国首个集中国白酒和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朗姆酒、金酒、龙舌兰酒六种世界典型蒸馏酒于一体的世界蒸馏酒生产展示中心,拓展实习实训、中试生产、技能竞赛、培训鉴定、旅游观光五大功能,打造面向中国白酒行业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新时代白酒产业“绿色化、数智化、国际化”发展需求。
七、国际合作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办学思路,助力打造南向开放新高地。学校与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院校合作,开展“国内高职+国外本硕”贯通培养;校企共建“柬埔寨鲁班工坊”“经纬酒坊”“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8个,培养来自南非、老挝、孟加拉国、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越南等10国留学生300余人,为越南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等中资企业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上万人次,为境外中资企业开展订单培养60余人;积极拓展海外高质量就业,向美国、新加坡、德国、泰国和阿联酋(迪拜)等国输送优秀毕业生80余人;向老挝、坦桑尼亚等输出标准、装备16项,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助力“一带一路”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教学科研
学校建有国家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酿酒技术专业群),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酿酒技术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国家骨干专业3个(学前教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学前教育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酿酒技术专业),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艺术设计专业)。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4门、省级8门,建成规划教材国家级5本、省级12本,融入党史、校史、行业史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建成省级课程思政标杆院系2个、示范专业2个、示范课程12门、示范教学团队2个、典型案例4个,建成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3个。
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专著3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0余篇(SCI和EI收录5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315项,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2项、专利3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46项。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169项、省级1298项,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国家级奖23项、省级128项,涌现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林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白宇晨、杨智健、钟宏雄、淦永梅、孙菁、曾杰、梅杰,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邓应丹,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曾悦、付登焱,四川省勤学奋进新青年林厚坤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九、社会培训
学校是四川省首批第三方评价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可承担品酒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在内的29个职业52个工种中、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认定。学校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商学院,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四川省退役军人专业技能承训机构”“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近100000人次。
(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