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上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川南渝西多地社科联联合主办的“川南渝西社科普及成果交流暨泸州市第二届社科普及集中服务活动”在江阳公园隆重举行。泸州赤水河流域音乐文化普及基地组织师生团队参与活动,通过古筝演奏与泸州民歌演唱等节目,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韵味与地方特色的音乐展演。

活动中,同学们以娴熟的技艺演绎了多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古筝演奏《春有百花》以清丽婉转的旋律描绘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泸州传统民歌《一窝冬寒菜》和《爬海歌》则以质朴生动的方言唱腔,展现了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劳动生活场景。这些节目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典雅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舞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音乐文化在传承中的创新与发展。

现场观众对演出反响热烈,认为这是一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现场一位社科专家评价道:“《一窝冬寒菜》和《爬海歌》的演绎,既展现了扎实的传统音乐功底,又体现了地方文化普及的成果,是社科与艺术融合的生动实践。”

泸州赤水河流域音乐文化普及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地方音乐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推广。基地负责人邱孝真表示,此次参演节目均经过精心编排,特别是《春有百花》《合江青菓歌》《爬海歌》《一窝冬寒菜》等节目,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精髓,又考虑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基地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进行了集中排练,对每个音符、每个动作都反复打磨,力求完美呈现地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参演不仅是探索传统音乐当代化表达的成果展示,也是探索我校音乐教育专业资源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未来,基地将继续以音乐为媒介,深入挖掘赤水河流域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推动地方音乐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融合,助力川南渝西地区文化协同发展。